摊余成本债券卖出(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公式)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为什么有摊余成本,而股票
  •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 可供出售债券工具的摊余成本问题,就是书上的例题,我看不懂了,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 摊余成本是什么?怎样计算?
  • 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的理解
  • 如何确定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问答题?
  •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为什么有摊余成本,而股票

    “摊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目前债券基金的估值方法主要有三种可以选择:成本法、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成本法主要为用于银行间债券投资的估值,但该方法可能导致基金净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市价法则主要用于交易所债券,不过,由于收盘价格可能异常且波动频繁,该方法容易降低基金净值的稳定性,不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
    通用公式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本期摊余价值=上期摊余价值+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现金流出或流出[应付性质的为减已付或应付,应收性质的为减已收或应收,到期一次还息的为0]]-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注意:
    ①分期付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还本额”,本期还本额=本期付款额-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②分期收款时,如题目要求计算“收款额”,本期收款额=本期收款-实际利率计算的损益(该损益即“借:未实现融资费用,货:财务费用”的金额)。

    2、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这么复杂的问题你就给10也太少了。。。

    3、可供出售债券工具的摊余成本问题,就是书上的例题,我看不懂了,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听天由命了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下载炒股软件开始就行了,不用学,大师们说的也不一定对

    5、摊余成本是什么?怎样计算?

    一、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二、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三、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6、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的理解

    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超过债券的面值发行,收到的金额高于票面价值总额,就是溢价发行;相反就是折价发行。
    关于应付债券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确定额,实际上就是发行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其发行的债券的票面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溢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贷方;折价发行时,这一差额就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
    摊余成本就是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通过各期的调整(利息调整)后的余额。这一余额又会作为下一期调整的基数,再次进行调整。一直将企业溢价或折价(实际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额)而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金额,调整完。到最后一期调整后则是摊余成本等于债券的面值。即“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余额为O。那么,溢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折价时,摊余成本=实际收到金额+每期的调整数,将成本为下一期的摊余成本。以此类摊。(第一期的摊余成本就等于发行时收到的实际金额)
    每期的调整数(每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发生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与摊余成本×实际利率之间的差额。
    具体的会计处理:
    应按照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由于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所以为筹集发生的费用,就应记入“财务费用”。如果是为了某项特定事项而发行的专项债券,则应记入工程成本或相关费用中。如企业为建造厂房,而发行的债券,记入“在建工程”科目;为生产产品的,记入“制造费用”等科目。

    7、如何确定应付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问答题?

    您好!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3月修订)第三十八条规定: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