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修改进展快 国常会通过修正案草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月五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旨在有效保护产权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这次会议决定将草案提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启动了专利法的第四次全面修改的研究准备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15年7月形成了《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并上报国务院。此后,送审稿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专利法的修改工作一直在稳步前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明确表示将加速推动专利法的修改进程。
此次专利法修正案的重点是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借鉴国际做法,该草案将大幅提高故意侵犯、假冒专利的赔偿和罚款额,以显著增加侵权成本并震慑违法行为。明确了侵权人需承担提供相关资料的举证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阻止侵权行为须承担的连带责任。草案还优化了职务发明创造收益的激励机制,并完善了专利授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关于加大专利侵权惩罚力度的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送审稿规定,在侵权赔偿数额方面,如果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十万元至五百万元的赔偿。相较于现行专利法规定的一万元至一百万元的赔偿,送审稿的惩罚力度显然更为严厉。
那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后,这一修正案还需要多久才能完全落地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一般需要经过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但如若各方面意见较为一致,也可经两次或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近期,我国正在密集落实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十二月四日,发改委等3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将对六类知识产权(专利)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38项惩戒措施。最高人民法院也将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利等上诉案件,进一步表明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