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城市出招去库存 下一步还有哪些发力点?
自中央连续出台去库存政策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备受关注。从降低非限购城市首付比例到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这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继2月初的政策调整之后,财政部等三部门最近又发文调整房地产税收政策。这些政策覆盖了山东、江西、甘肃、海南等20多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它们从供需两端入手,力图去库存。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有望在短期内对楼市去库存产生积极影响。但从长期角度来看,要想真正释放需求,还需要做好产城融合、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
目前,哪些区域出台了最多的政策呢?从数据上看,二线城市占比约为5%,而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95%。这些政策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活用公积金杠杆、降低税费、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通道以及实施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等。其中,公积金政策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多地推进异地贷款、提高贷款额度等举措,旨在降低购房者负担。
与此各地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减轻购房者负担,如降低税费、契税补贴等。对于房地产企业,多地也实施了减税优惠。一些地方还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并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的通道。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记者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发现,返乡置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火爆。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购房者来说,房价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些人还在观望,期待楼市进一步利好。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要想真正激活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加强市场引导。
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去库存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公积金政策、税费调整、鼓励购房等。虽然短期内这些政策可能会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但要想真正释放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这包括做好产城融合、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以及加强市场引导和政策落实。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经理卢文曦指出,各地推出的去库存组合策略为市场带来了积极的预期,但要实现实际效果,还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为了更好地推进“去库存”,业内人士认为,产城融合和户籍制度改革将是未来三四线城市地方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力点。
针对户籍制度和公积金贷款方面的难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许多城市,公积金贷款的规定对于工作不稳定的农民工来说是一项挑战。来自四川的新生代农民工梁博表示,由于工作流动性大,公积金的缴纳在不同的工地和城市中经常无法顺利接续。对于他来说,即使首付比例降低,想要在城市购房仍然面临收入不稳定的难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激发大规模的置业需求。对于小城市来说,更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明确城市定位,积极承接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
政策的制定不仅要符合市场规律,更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强调,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真正促进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将是未来推动住房等城市消费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只有政策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消费者的购房热情,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发展。
可以看出,未来在推进“去库存”的过程中,三四线城市需要注重产城融合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激发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