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致商办市场微“变脸” 京沪等进入新一
自2018年下半年始,全球商业环境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及基本面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全球商办市场展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好租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匡健锋针对此现象表示,第三季度的办公市场数据呈现出下滑趋势,一线城市的大面积、高价格段需求显著回落,整个商办市场已步入新一轮的调整期。
依据《好租2018年第三季度商办数据报告》,宏观经济的增长步伐有所放缓,GDP增速达到6.7%,已连续四个季度呈现放缓趋势。第三产业的增速同样低迷,PMI指数虽略高于荣枯线,但整体趋势走低,这无疑对商办市场的供需双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制。
在商办市场的具体表现上,尽管地产投资增速相对稳定,但办公市场投资增速却下滑至11%。相较住宅市场,商办市场的土地成交更显活跃,流拍土地仅5幅。未来供应方面,施工开工持续减少,竣工面积大幅下降,显示出“增量市场”的负增长趋势。销售方面,全国办公楼销售额连续两年下降,但仍高于2015年水平,销售放缓将有助于租赁市场进一步去库存。
从具体供求来看,新经济的影响使得一线城市可租赁面积同比增长五成。各城市受到退租增加和新增供应的双重影响,使得市场整体空置面积增加。在租赁成交方面,除广州外,其他一线城市的环比跌幅均超过15%,尤其在7月、8月表现更为显著。尽管成交量受到压力,但一线城市的租金水平仍保持稳定,北京和上海的租金水平尤为坚挺。
分城市来看,北京的商办市场依然独领风骚,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价格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相较之下,上海商办市场的体量最大,但供应量过大导致存在一定的去化压力。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中的活跃分子,对政策、经济形势的变化反应尤为敏感。而广州的租金水平虽略高于深圳,但其市场体量有限,未来可能会被新兴一线城市如成都赶超。
匡健锋指出,全国商办市场的“存量市场”特征愈发显著。北京的服务产业尤其是新经济对成交量价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上海因供应量过大面临去化压力,其他城市的空置率也有所上升。一线城市的新增供应逐步放缓,各地正在积极推出产业政策以优化产业结构和释放新增需求。这个过程中,商业环境的变迁不仅影响着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和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