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部分中小房地产商遭遇钱荒:资金积压库存
唯有大浪退去,方知谁在裸泳。猴年春节期间,内地五线以下城市的小微房地产开发商们捉襟见肘。他们中的许多人去年尚能依靠高利贷缓解资金压力,但今年,连这一临时解渴的法子都已失效。
以输出管理资质为主要盈利手段的西南某市M建筑公司,每年腊月底的团拜会都是一场重要的公关活动。作为当地知名的一级资质建筑企业,M公司曾是纳税大户,但近年来,其纳税额急剧下降。
在今年的团拜会上,M公司老板李某打算向在座的开发商、建筑商们倾诉困境,希望他们能按时缴纳税款。在座的各位老板却纷纷诉苦。
A老板在云南某少数民族自治县从事保障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腊月27日,他才从当地手中获得一千多万工程款,勉强支付了工人工资及部分高利贷利息后,便关闭手机躲回老家。他抱怨仍欠自己七八千万。
B老板是贵州某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小老板,还经营商业混凝土业务。他的困扰在于资金紧张,借出去的外债无法收回,已完工的商品房销售困难,银行又不愿接受抵押贷款。
C老板曾因烂尾工程而债台高筑。他原本只差一千多万就能盘活项目,但两年间,几乎无人愿意接手其位于云南边陲小县城的房地产项目。去年,他尝试在香格里拉种植玛咖以赚取额外收入,但玛咖价格暴跌,导致他再次亏损。
这些小微开发商的困境虽各有不同,但都受到了中国房地产库存问题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7.18亿平方米,其中大量库存难以消化。这些库存不仅让开发商们头疼,更影响了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建筑商人。
尽管有地方出台刺激性政策试图缓解房地产库存问题,但仍有许多项目通过降价也无人问津。这些项目的资金大多来自缺乏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微型开发商、建筑商、小额贷款公司和高利贷。正是这些项目,让小微开发商圈子的流动性濒临枯竭,三角债问题普遍存在。
D老板本拥有上亿身家,但因曾为朋友担保借贷而陷入三角债漩涡,替人还债已垫进去几千万。这样的事例在这个小微开发商的圈子里屡见不鲜。
钱去了哪里?答案显而易见——被套在了难以消化的房地产库存中。原本在民间富人手中流动的钱,如今变成了无法变现的钢筋混凝土盒子。这些小微开发商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或许常常陷入一种欠债的循环。你欠我的,我欠他的,当我们谈论资产时,似乎每个人都拥有不菲的财富,足以自豪地宣称自己并非穷人。真正考验我们的是要拿出真金白银,从口袋里掏出实实在在的现金时,却发现这并不容易。
或许在圈子之外的人看来,那些动辄开着价值百万豪车的人至少应该拥有丰厚的存款余额。现实却是残酷而令人惊讶的,背后隐藏的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巨大的负债压力。
猴年春节前夕,政策暖风频吹,一场关于房地产去库存的攻坚战即将打响。这场战役对于小微发展商来说至关重要,他们能否解套,能否摆脱负债的困扰,能否重新找回经济上的自由与平衡,全在这一役。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社会背后,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的经济难题和挑战。不论是看似富有的老板还是普通的小微发展商,都面临着从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的压力和困境。这种困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正是这些挑战和困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经济独立和财务自由。在这个攻坚战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来应对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共同期待猴年春节后的这场战役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和转机,让每个人都能在经济上获得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