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金融创新制度框架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卓越成就
近日,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多的消息传来,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壮丽成果逐渐浮出水面。这一试验区不仅构建了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主体的金融创新制度框架,更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该试验区还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模式,充分展示了金融改革的与广度。
上海市副秘书长金兴明在近日举行的上海自贸区第七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这一成果。他表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一环。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试验区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为目标,大力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未来四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决胜阶段。金兴明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金改40条”,在三个对标上发力。对标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加快形成更加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对标国家战略和金融改革开放总体部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加强上海科创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同期公布的15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更是让人瞩目。这些案例聚焦于“金改40条”发布以来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创新成果,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首个绿色金融债券、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批地方债券等创新实践。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活力和实力,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完)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创新实践。从制度框架的构建到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再到金融机构体系的健全,每一项成就都彰显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文章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金融创新的实践成果,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成果的背后含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