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房企综合融资成本上升 大小企业分化加剧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背后,一段关于企业融资的故事悄然展开。在刚步入的2019年,房企融资环境似乎呈现出了更为复杂多变的态势。随着融资环境的回暖,房企在境内外发债总量大幅上升,特别是在境外债发行方面,规模更是显著增长。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一月份,房企境外债发行占比高达67.6%,金额达到惊人的740.4亿元,环比激增了141.9%。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中国恒大、碧桂园和禹洲地产等领军企业的大额境外优先票据发行。
与此尽管境内公司债发行规模略有下降,但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依然处于高位。一月份,房企的平均发债成本达到了6.98%,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境外债的融资成本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融资成本压力显而易见。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的专家表示,当前房企融资环境的分化愈发明显。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信贷紧缩的趋势,房企的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内部融资占比上升,自筹资金成为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企业更加注重销售回款。从融资渠道来看,传统的融资渠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整体资金压力明显。尤其是随着防控金融系统风险的逐步落实和深入,融资监管更加严厉,这对中小房企的影响尤为显著。
易居研究院的沈昕研究员则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仍将保持紧张态势。在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房企境内的融资环境将持续紧张,而境外融资由于美元加息的影响,融资成本也将持续上升。考虑到未来市场整体销售大概率继续回落,资金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中指院的负责人建议,随着房地产企业销售增速下滑和偿债高峰的来临,房企应加快融资步伐,但同时要注意融资成本的结构性分化。“优质”房企应受到鼓励,融资环境应有所改善;而中小房企则需要加快去杠杆、降负债的步伐,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房地产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演绎出更多的精彩故事。(记者 高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