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免税八年 海南面临三个难题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自实施以来已满八年,成效显著。海口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5787.4万件,销售金额高达445.2亿元,购物人数也达到了1366.8万人次。随着海南自贸港新政的落地,海南的免税市场成为了国内的一块热土。
尽管海南的离岛免税红利持续释放,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免税商品种类的相对缺乏。尽管政策已经历五次调整,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财政部曾调整免税品种类及件数限制,将更多商品纳入离岛免税商品范围,但仍需进一步放开。业界呼吁增加食品、电子产品、酒类、非处方药等品类的免税商品。
售后政策也是一大难题。尽管购物和供应环节的政策不断优化,但离岛免税业末端的售后政策仍需完善。有消费者反映在购买免税商品后遇到质量问题,与免税店的交涉过程中,对退换货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业界对于离岛免税店中商品是否可以退换货及相关规定的尺度仍存在分歧。
对此,专家认为,免税店除了享受关税优惠外,同样需要遵守国内法律法规。但对于免税品这一特殊商品,退换货措施可能难以与国内一般实体店完全等同。售后政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各种因素,既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又要考虑免税政策的实施效果。
海南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在商品种类和售后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持续发展,海南的离岛免税市场有望成为国内外游客的购物首选之地。届时,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购物的乐趣。海南离岛免税购物便利化遭遇新挑战
随着海南离岛免税销售业务的蓬勃发展,旅客们对购物体验的便捷性需求愈发强烈。当前的提货流程在某种程度上仍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目前的规定要求消费者在机场、港口等地进行提货,这一流程受到了航班变动的影响,一旦航班变动导致游客无法按时提货,只能选择退货,这无疑给免税店带来了额外的运营压力。
谢智勇专家提出,应当免税购物的全新监管模式,将消费者便利化作为核心准则。借助信息技术和征信体系的力量,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加流畅。他建议取消机场、港口和火车站的提货限制,以及取消担保金的束缚。对于单价超过8000元的商品,只要旅客缴纳相应的行邮税,就没有必要再在机场或港口进行繁琐的提货流程。这一提议旨在简化购物流程,减少消费者的不便,进一步提升离岛免税购物的吸引力。
王兴斌专家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当前离岛免税提货渠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这能有效防止商品在岛上被就地倒卖。但他也注意到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机场和港口领取免税商品时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排队现象,这无疑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为此,王兴斌建议海南当地在机场和港口增设紧急提货窗口或通道,以缓解高峰时段的压力。
对于立即收取行邮税并当场取货的做法,王兴斌表示这会使得免税商品的价格优势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如果大多数游客愿意接受这种便利的取货方式,可以进行尝试和,同时提供多种取货选择,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自由选择。这样的改革不仅能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也有助于推动海南离岛免税业务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