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帮助中国企业实现“配资全球”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助力中国企业全球配资
在上海自贸区这片金融创新的热土上,一批中国企业借助简政放权的便利化和金融创新政策,成功实现了全球配资。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吴益强对此深有体会。
以某上海券商对境外金融机构并购的债务重组为例,这是全球配资的典型案例。这家公司巧妙地召集了五家银行组成银团贷款,共融资7.5亿欧元,建设银行担任独家牵头行和代理行,并参与了其中1.5亿欧元的份额。为了进一步优化税务结构,建设银行通过其伦敦分行作为贷款人,法兰克福分行作为代理行,上海分行则通过跨境风险参与的方式提供融资,这一国际“组合舰队”的方式成功帮助企业实现了融资方案的最优化。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政策为企业构建了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通过创新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商业银行的服务群体从传统境内延伸到了境外,为中国企业统筹配置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了便利。
截至今年6月,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已成功办理了多个“走出去”项目,累计金额达数十亿美元。而上海自贸区对外投资占整个上海的70%,可见自贸区已成为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集聚地。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全球布局的重要“底气”。
自2014年6月以来,上海自贸区已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5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6.7万亿元。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达人民币数千亿元,平均利率为4.12%。今年甚至出现同业拆借负利率现象,表明境外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已传导至我国。
上海银监局在自贸区建立了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以“监管无异议”的形式实现个案突破,鼓励机构自主创新、先行先试。这一机制已落地近20项业务创新试点,有力支持了境内企业走出去、政策性金融落地和要素市场国际化建设等重点领域。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和制度改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往在跨国竞争中,融资能力和金融支持一直是中企的弱项。如今,中企可以通过并购贷款、发债、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低成本获取资金支持,实现全球配资的雄心壮志。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光芒正照耀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征程,全球配资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