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蚁房与千万豪宅:深港楼市不一样的表情
最近深圳楼市有所回暖,许多豪宅项目纷纷入市。位于南山蛇口片区的半岛城邦四期在4月11日揭开面纱,计划本周正式开盘。据透露,该项目认筹金高达200万元,主打88至135平方米的单位,均价每平方米达116095元。与此福田区的红树湾壹号也于4月13日入市,主打178至242平方米的大户型产品,总价同样在千万级别。这些豪宅项目以其独特的海景资源为卖点,延续了深圳豪宅市场的火热行情。
在深圳看房的大陆人士和香港土生土长的苏华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苏华所在的公司计划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这也让他产生了在深圳购房的想法。站在蛇口的海景房中,他感慨道:“尽管深港融合日益紧密,但在房价方面,深圳与香港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苏华提到,在香港,房价高昂使得许多人只能购买极小户型的蚁房。这些蚁房除了洗手间和厨房外,剩余面积甚至可能只有普通车位大小。他在香港屯门看的新盘菁隽,主打的就是这种极小户型。而相比之下,深圳湾的豪宅产品以同样的价格却能够享受到完全不同的居住体验。
香港楼市同样呈现回暖趋势。据数据,香港房价在开春后继续上涨。降温半年多的时间后,房价开始小幅攀升。美联物业公布的香港房价走势图显示,今年2月香港房价环比有所回升。
在此背景下,许多像苏华这样的港漂族开始重新考虑在深圳购房的选择。他们发现,在深圳市中心地段,千万级别的预算可以购买到高品质的住房,而在香港则只能购买空间狭小的蚁房。这种差异使得深圳成为许多港漂族的购房首选。
在房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极小户型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中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与此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早在2016年,深圳楼市就被一种超小户型——蚁房所吸引眼球。当时,位于南山区白石洲的侨城尚寓楼盘推出的最小户型仅有5.73平方米,还有几套面积约6平方米的单位,这一设计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超小户型甚至引发了一场“调查门”事件,足以看出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市场上新建建筑面积小于20平方米的极小户型已经基本消失,但在存量房市场中,这种超小户型仍然大量存在,而且其中一些还成为了热销的户型。不得不提的是深圳市场的“旭飞系列”,如罗湖区旭飞华天苑等小区的房源主打小户型。以旭飞华天苑为例,最小建筑面积只有约十八平方米的小户型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首选房源。以约百万人民币的总价,能在这样的繁华区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无疑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首选选择。同时其价格相较于周边的二手房也明显更为亲民。
虽然香港的百万蚁房和深圳的千万豪宅在价格上有所差异,不能简单相提并论。但无论是香港还是深圳,房价仍是两地刚需购房者面临的最大压力。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无论是购买香港的蚁房还是深圳的豪宅,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然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对家的渴望并未减少。在喧嚣的都市中拥有自己的一个角落,或许就是他们对未来的最大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