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营业税双双下调 楼市政策进入区域分化式松
近期,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已经明确为“松绑”,这也成为了中国宏观经济领域的一大亮点。这一趋势,在财政部、国税总局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新政策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这一政策文件主要针对个人购买住房的契税税率进行了调整,尤其是针对90平方米以下的个人住房。文件还将个人购房营业税的免征年限缩短至两年,与信贷杠杆一起,税费政策基本回到了2009年以前的宽松水平。这是近18天里,监管层发布的第三项实质性的房地产刺激政策。
新政策主要调整了契税和营业税。对于首套房,契税税率上限由之前的3%降至1.5%,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交易,契税税率仍为1%。而对于二套房,契税税率的调整幅度更大,90平方米以内的二套房交易,契税税率仅为1%,这对于刺激改善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
营业税方面的调整也值得关注。个人销售不足2年的住房需全额征收营业税,但购买2年以上的住房则免征营业税。这一调整不再区分普通和非普通住房,有助于解决非普通住宅去化周期偏长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套房的认定标准并未包括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这是因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日渐严重。在二线城市的利好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而对于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由于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的差异,契税的调整作用相对较小。
在此期间,地方也在积极行动。北京解除“限外令”,江西启动针对“去库存”的问责制度等举措都被视为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多数机构的报告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迎来近几年最好的政策环境。
不同市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一线城市如北京等虽然政策有所放松,但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地价房价上涨过快,一旦信贷大量流入,有可能吹高泡沫。而三四线城市则需要通过导入人口、释放合理住房需求的策略来解决中长期问题,“去库存”战役仍会持续较长时间。
房地产政策已经进入密集发布期,未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层面,都可能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在当前低利率和信贷放量的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已经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不同城市的表现仍需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