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何不再回城:回乡自己当老板
中新社北京报道,2月8日电,陈溯专访——
春节将至,各地的农民工开始踏上返乡之路。其中,郭玉凤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她来自江西九江,之前一直在北京从事家政工作,但今年她决定不再返回北京,而是选择在家乡与儿媳妇一起开设小饭馆,同时照顾孙子孙女。这一决定背后,反映了中国农民工的一种新趋势。
随着工厂提前停工,许多农民工今年早早地开始了返乡之旅。其中,李兴学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家具厂因为效益不佳已经欠了他三个月的工资。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在家乡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样的返乡情景已成为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道独特风景。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乡找工作或创业,这一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地农民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则相对较慢。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也有国家和各地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影响。
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农民工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例如,在四川罗江打拼多年的林丽回到家乡办起了鞋厂,她的公司如今拥有员工200多人,每月最高收入可达3000元人民币。还有一位名叫杨小金的创业者,凭借其在餐饮业的丰富经验,回到江西开设了一家以泡椒凤爪为主打的食品公司,目前公司年销售额已达数千万元。这些成功的案例激发了更多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电商下乡也为农民创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今年的天猫“年货节”上,许多农民开设的土特产店受到了广泛关注。农业部统计显示,返乡创业的农民已经创办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传义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的企业有利于让众多创业创新主体、资源参与发展,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利用农闲时间充分就业。这种趋势也有助于改变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结构失衡的状况,增强经济弹性。
尽管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仍有一些农民工面临两难选择。他们缺乏资金和技术、市场信息不畅、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他们。为了激发更多农民的创业热情,正在加大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中国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随着的进一步支持和优惠政策的落实,相信会有更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