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入民营资本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深海科技观测与勘探:与民间的共舞新篇章
在这个前沿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深海观测与深海勘探技术已不再由独自主导。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透露,同济大学海底观测基地将与民营企业江苏亨通集团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化发展。这一合作标志着我国深海科技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
同济大学海底观测基地作为我国大洋钻探和深海研究的重镇,已经完成了诸多重大任务,如南海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及相关研究。在地球物理、深海钻探以及大洋基础研究等领域,该基地处于领军地位,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实力。
亨通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海洋业务,其业务范围已从陆地逐渐向海洋延伸。目前,该集团正积极推进海底光纤网络、海底超高压电网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此次与同济大学海底观测基地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其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据了解,双方计划在临港海洋高新园区成立注册资本达10060万元的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同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以海底观测网技术出资占股30%。新公司将依托同济大学海底观测网,大力发展科学观测网、专用观测网、观测网及民用观测网,并海底观测网总包工程服务。远期目标则是打造集硬件生产、软件开发、工程施工、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为一体的海洋光网产业链,为海洋大数据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科技引入民营资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研究中心和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深渊科考队,已成功开展万米级深渊考察工作。这种“支持+民间投资”、“科学家+企业家”的产学研模式,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上海临港地区管委会表示,作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六大承载区之一,将紧跟世界海洋科技前沿,以深潜、深测、深探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此次合作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一步,预示着更多合作与创新的可能性。
深海观测与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民间、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共同舞台。我们期待着这一领域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