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政府负责人共话大湾区发展密码
中国金融讯(记者朱超 胡文嘉报道)在正在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人们热议的话题聚焦于如何实现其宏伟目标: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城市群、“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上,权威人士齐聚一堂,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蓝图。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共同参与了“全球经济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单元,详细了各自地区的优势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湾区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新技术、新产业的策源地,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
马兴瑞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如发展空间、要素集聚、制度安排等更具优势。为了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广东将大力推进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与港澳共同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马兴瑞表示,广东将联合港澳的科研力量,共同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林郑月娥强调了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包括众多国际知名大学、科技转化能力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等。她表示,这些优势不仅有助于加速大湾区内的科技基础建设,推动跨境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项目,也对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产生积极影响。香港和整个大湾区具备成为东方硅谷的潜力,甚至可以成为具备硅谷和华尔街优势的城市群。
尽管存在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崔世安也指出这些差异对要素自由流动的影响不可避免。他认为大湾区建设是一个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过程。澳门将着重在规则衔接、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内地城市共同,寻求实质性的突破。
从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工作报告,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再到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大湾区建设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三地负责人一致认为,大湾区建设是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海内外各界带来了新的巨大商机。这也是对三地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